夏葆元风景写生作品展
-
《白墙林立的村落》2011年50×60cm
站在江西婺源的高速公路边描绘脚下呈现的一片白墙。多亏近景排楼的大片阴影,才能使整个构图产生出一点错落有致的效果.....
《白墙林立的村落》2011年50×60cm -
《沉默的见证——安顺场渡口》2016年95×70cm
来到‘安顺场’,这是当年红军长征必经的渡口,有着辉煌而正能量的历史故事在。今天,我到那里正看到有一条据说是当年用过的船,它孤零零的搁在浅滩上,是有意的布置吧?天空中的乌云却在飞渡,仿佛也演绎着当年的水中强渡吧!海滩和山巒轮番的照亮和变暗,有着强烈的戏剧性.
《沉默的见证——安顺场渡口》2016年95×70cm -
《初夏的网红门店》2017夏葆元80×60cm
《初夏的网红门店》2017夏葆元80×60cm -
《从起点到远方》2016夏葆元80×100cm综合材料
《从起点到远方》2016夏葆元80×100cm综合材料 -
《湖畔》2013年50×60cm
江南“洞庭西山”的无名水塘,那布满了树影的阶梯吸引了我,阶梯的“糙”和阴影的斑驳,和比邻“死水一潭”的平静和光滑相对比,似乎有些画意在……这是五月底骤然升温的一天,顶着骄阳画完就中暑了!为了一个不足道的乡野景色豁出命去,这是每个画画必备的愚蠢和勇气……
《湖畔》2013年50×60cm -
《会稽人家》之四2016年50×60cm
真的阴霾天终于降临了!这是三天写生的最后一个上午。带来的画布也只剩下这一块了,把它涂满吧!空气极度的湿润,飘着粉末般的细雨。晾在对岸的被单倒霉了,但这不足为怪,江南人家习惯这种气候,一方水土养着一方人。
《会稽人家》之四2016年50×60cm -
《江西村落》2011年50×60cm
在江西婺源的一个炎热的下午,冒烈日穿过了一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空旷地带,忽见一片村落,在日照下是一个白炽的发光体,这虽然不是什么好风景,但也许可以从村民借得一方小板凳?就这样画开了……我认真的寻找各种白色的区别,从中也透露出我对炎热光照的抗诉……
《江西村落》2011年50×60cm -
《冷落的茶座》2014年60×45cm
外出写生时最难抗拒的是午饭后懒洋洋的瞌睡,睡到自然醒却已经下午四点,遍寻不着的是可供作画的题材,但这是一个改造过后的过于繁忙的小镇。时近黄昏,只见有一个茶座已空无客人,在黄昏的余光残照之下,似乎更形显得落寞和孤寂,我决定去画它。
《冷落的茶座》2014年60×45cm -
《农家校园》2011年60×50cm
画婺源夹弄堂里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,只因为有个屋檐可以遮挡阳光,那个瓜棚的绿色鲜润无比,有一个小乐队的喧闹,实在难以表现!
《农家校园》2011年60×50cm -
《水边》2014年50×60cm
三天的写生,实际画画只有两天,又碰到江南的“梅雨季节”,在粉末样的细雨纷菲下撑起油画箱,並把这一片湿润的感觉多少移进了作品当中。
《水边》2014年50×60cm -
《退思园》2014年50×60cm
这是江南地区的一处著名的庭院,气温又湿润又炎热,只有背景的树丛处于光照之下,近处的墙垣、假山、细石子路笼罩在薄阴底下,显出透明的色泽、近景和远景的色彩对比要处理得既对照又柔和。
《退思园》2014年50×60cm -
《退思园的黄昏》 2013年65×55cm
江南同里镇的《退思园》,顾其名是消除一切俗间思绪的园林。那日午觉睡过了头,我背起画箱在园林无目的的走,找景费了不少时间,一旦画开了,就有了拼命一样的抓感觉、抓形体、抓那一道稍纵即逝的日光,无奈日光暗淡,夜色初染,自感画得粗枝大叶,很不尽意。
《退思园的黄昏》 2013年65×55cm -
《退役的水泵》2012年60×80cm
在供应大城市的蓄水池边,竖有一根控水器,它久已废弃不用,现在大概仅仅用作浇灌那些不景气的植物;像一个退役的老兵竖立在那儿,万绿从中一点红,仍旧颇有审美的价值。
《退役的水泵》2012年60×80cm -
《吴江晨曦》 2015年80×60cm
露水蒙过了一夜的对岸景色,昨夜也下过点雨,村落宛如初醒,假如有意要加强这种感觉的话,我必须用上一点夸张的手法,去强调一个“虚”字。面对真实的景致,我放弃了所谓的艺术处理,我不忍舍弃、还是如实的加以记录。我以为写生的意义,或许就在于要尊重大自然的所给。
《吴江晨曦》 2015年80×60cm -
《细雨蒙蒙》2017 60×50cm综合材料
《细雨蒙蒙》2017 60×50cm综合材料 -
《雨中青瓦台》2014年65×50cm
江南的雨季不能外出找景,惊回首窗外就有一道现存的风景!你也许觉得它不堪入目和根本不值得去画,但当你静下心来细细的发现,在枯燥底下藏着掖着那一份绘画性和有意思的细节。
《雨中青瓦台》2014年65×50cm -
《窄河的两岸》2014年55×60cm
对岸的老民居和濒水的河提及垒石,显出苍老斑驳的岁月印痕,近处的新建村道却是略显得平整和乏味,但是薄薄的阳光及阴影使它有所改观。
《窄河的两岸》2014年55×60cm -
《周庄新柳》2014年50×60cm
周庄水乡里的人造公园也能入画?!只因为春天里柳树新抽的嫩芽使枯燥乏味的景物熠熠生辉……画家必须学会化腐朽为神奇。
《周庄新柳》2014年50×60cm -
常熟沙家浜50×60cm2017 丙烯
常熟沙家浜50×60cm2017 丙烯 -
常州-2 50×60cm丙烯2017
常州-2 50×60cm丙烯2017 -
《开掘的村道》2016年50×60cm
江苏黎里镇是民国闻士柳雅子先生的故乡,这里人文荟萃,渗透到一木一砖一石之中——但这还不够!这里正在渗入当代元素。春晓时分,我在房东家的夹弄前,随意择了一景撑开画箱。刚抹了几笔,,耳边传来了挖路机破肠开肚的嘎嘎声。工人上班显然比我晚了几分钟。
《开掘的村道》2016年50×60cm -
《一颗绿树,另一颗也是绿树》50x60 综合材料
《一颗绿树,另一颗也是绿树》50x60 综合材料 -
《会稽人家》之一2016年50×60cm
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逼迫我停下刚开始的写生,把我赶进了一个回廊去躲雨。眼前只有那一垛墙、几个门洞和窗洞;画具也跟我一同逃难来到此地。
《会稽人家》之一2016年50×60cm -
绍兴无名地之二
绍兴无名地之二 -
《粽香人家》2016年50×60cm
这一家以卖粽为生。虽然离开端午尚有近两月,天井里的几镬粽子已在争相冒着烟气——我为粽香而来。设画架在客堂间,打开一扇从不开启的门、移掉竹竿上的杂物望出去,画下这番昔日的民间烟火。阳光很凑合的射进厅堂,需要不时的把投影的位置移一移,就像古代的“日晷”。
《粽香人家》2016年50×60cm